网站首页
热点资讯
示范县镇
聚焦三农
法律法规
理论视野
视频中心
清风苑
中心介绍
网站首页
>>
示范县镇
>>
示范县
>>
查看详情
四川省会理县
2019-10-30 12:53:30
以产业发展为依托 夯实基础为支撑
打造秀美宜居宜业新会理
会理全景
会理县地处四川省最南端,幅员面积
4572
平方公里,辖
48
个乡镇、办事处,人口
46.5
万。因“川原并会,政平颂理”而得名,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
111
年),至今有
2128
年历史。会理县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,是川滇两省商旅、物资的集散地,古代南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
100
多公里,途径
44
个乡镇,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,素有“川滇锁钥”的美誉,
2011
年
11
月
2
日国务院正式批复,将会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
2015
年
12
月,四川省旅游评定委员会将会理评定为国家
4A
级旅游景区。全县幅员面积
4527
平方公里,地理坐标为
:
东经
101
°
52
′—
102
°
38
′,北纬
26
°
5
′—
27
°
12
′,地势北高南低,四面环山,中为坦原,金沙江从县境南边流过。全县地貌以山地为主,高山约占
35%
,丘陵、浅山约占
60%
,平坝约占
5%
,县城海拔
1790
米。会理县位于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,光热资源丰富
,
年平均温度
15.1
℃,年平均降雨量
1140
毫米,森林覆盖率为
52%
,全年蓝天白云天数在
288
天以上。
会理县境内资源丰富,发展潜力巨大,主要有三个特点:一是区位独特。地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腹心地带,位居川滇结合部,与昆明、攀枝花、西昌区域中心城市紧密相连,是中国南亚出境通道上的重要节点。二是产业初具规模。全县已形成铜镍、铅锌、钒钛铁、电煤、新能源、食品加工、黄(烤烟)、红(石榴)、黑(猪羊)、绿(生态林果蔬)、现代流通服务业、文化旅游产业等主导产业,成为全国石榴第一县、烤烟大县、产粮大县、牛羊生产大县、生猪调出大县,是四川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、现代农业重点县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、“三农工作”先进县、省级生态县、省级平安县、省级卫生城市,连续八届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、连续九年被评为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考核类区先进县。三是历史文化厚重。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城,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成功创建国家
AAAA
级旅游景区;境内有红军巧渡金沙江和会理会议遗址,是全国
100
个红色旅游景点之一,列入全国
30
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;古城文化、红色文化、石榴文化、川滇文化、民族风情文化整合构成文脉相承的会理文化。
2016
年,全县
GDP
实现
219.03
亿元,同比增长
7%
;固定资产投资
94.03
亿元,同比增长
10.5%
;地方公共财政收入
7.85
亿元,同比增长
13.6%
;农民人均纯收入
14425
元,同比增长
9.7%
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
26265
元,同比增长
7.86%
,被省委、省政府列入全省重点开发县,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。
近年来,会理县委、县政府始终坚持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理念,大力实施绿化植树造林,严格推行节能减排,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,既保住了青山绿水,又收获了累累硕果。
一、塑造“红黄黑绿蓝”五彩农业产业品牌,发展产业强支撑。
充分利用金沙江干热河谷到高寒山区的垂直立体气候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规划特色产业布局,目前,全县围绕“红黄黑绿蓝”五彩农业的“一乡一业”格局基本形成。红,即石榴。会理是“中国石榴之乡”,规模、产量均位居全国八大产区之首,面积达
40
万亩、遍布
22
个乡镇,产量
60
万吨、产值
55
亿元、果农收入
43
亿元,拉动相关产业产值
12
亿元。
黄,即烤烟。会理烟叶素有“天府云烟”的美称,是四川最大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,种植烤烟
24
万亩、收购烟叶
63.2
万担、烟农收入
8.7
亿元。
会理县现代烟草农业
黑,即猪羊。作为全国牛羊生产和生猪调出大县,以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”建昌黑山羊特色的畜牧业分布全部乡镇,生猪、牛、羊等牲畜存栏
167.63
万头、出栏
139.91
万头。
绿,即生态林果蔬。实施以核桃为主的“
1+N
”百亿级生态产业工程,核桃、华山松、油橄榄、亚热带果蔬种植面积达
100
万亩、产值
50
亿元。
蓝,即乡村旅游。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
4A
级旅游景区—会理古城,围绕“古城文化、红色文化、石榴文化、川滇文化、民族风情文化”促进“农文旅”深度融合,将蓝天白云变为资源优势,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。全县已建成星级农家乐
50
余家,
10
亿级乡村旅游初步形成。
会理会议纪念碑
红旗水库
古城游百病
钟古楼
龙肘山
会理瀛洲园驻鹤亭
金江书院
濯樱桥
会理铜火锅
二、 一二三产业联动,形成新业态,增添发展后劲。
立足会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优势,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拓展农业发展空间、促进农民增收的“二次革命”。
一是
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种植、养殖技术,降低无机化学物资的投入和残留,引导开展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以品牌促效益,认证无公害农产品
4
个、认定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
4
个、登记地理标志产品
2
个,依托“大凉山”品牌创建特色农产品牌
34
个。“会理香酥核桃”、“会理白龙
1
号核桃”、“清香核桃”
3
个品种被认定为四川省优良品种进行重点保护和推广;会理“绿玥早食核桃”、“茂甘丰产核桃”被中国林科院列为新品种保护;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(石榴)
15
万亩、省级集中连片石榴万亩亿元示范区
11
个,推广石榴套袋
28
万亩,秸秆、茅草覆盖树盘
15
万余亩、果园滴喷灌
8
万亩、软管浇灌
15
万亩、果园配方施肥
15
万余亩、叶面喷施微肥
12
万余亩,推广使用生物农药
13
万余亩,推广普及石榴整形修剪
25
万余亩。
二是
做优农产品精深加工。以占地
1000
亩的“东坝食品工业园”为依托,引进和培育五粮液集团、果果果业等龙头企业
23
户,开发出石榴汁、石榴酒、石榴露、石榴面膜、石榴精华液等系列产品,形成年处理石榴鲜果
3
万余吨,年产石榴浓缩汁
3000
吨以上的石榴产业链。依托会理县电子商务园区,与各大型平台合作,网上销售农特产品
2
万吨,销售额
1.5
亿元。
三是
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业,着力打造第三产业发展支撑点。加快挖掘独特光热资源和沿江风光,建设特色农旅小院,打造会理金砂现代农业主题公园,持续推进占地
1.2
万亩的“会理石榴王国主题公园”建设,辐射带动区域内农民持续增收。
2016
年举办十二个旅游节庆活动。以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节日、名优农特产品展销、特色水果采摘、时令花卉观赏、地方文化活动为节庆活动主要内容,举办了新春文化节、泼水节、石榴花观赏节、杜鹃花观赏节、祭龙节、会理古城端午风情游、蜜芒采摘节、石垭口火把节和相约古城·梦回榴乡观光体验游活动,累计参与游客观众达
30
余万人。
三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夯实要素保障 ,建生态宜居典范县。
一是
着力建设保护,发展环境持续改善。过去五年交通建设投入
13.99
亿元,改造干线公路
254.4
公里,安装路侧护栏
129.2
公里,建成通乡油路
11
条
142.3
公里、通村水泥路
281
条
1392.3
公里,实现乡镇、村
100%
通畅目标。农田水利建设投入
10.54
亿元,完成重大水利设施项目
82
个,建成高标准农田
10.6
万亩,治理水土流失
12.1
平方公里,增加、改善灌面
16.72
万亩,解决
9.1
万人安全饮水。电力建设投入
2.46
亿元,无电地区电力工程全面完成,升级改造
23
个村农网,建设变电站
5
座、输电线路
121.38
公里。建设新村
75
个,完成
16
个重大市政工程项目,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
13.5
平方公里,城镇化率达到
41.16%
,年均提高
1.76
个百分点。“双退”造林
9.65
万亩,县城、重点集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
87.84%
、
56.58%
。建成
27
个省级生态乡镇,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、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等荣誉。
滨河路南
黄柏风电
汇元大厦
绿地广场
绿地广场
二是
幸福指数不断提升。过去五年教育事业累计投入
30
亿元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递增,连续六年居全州
16
县第一。完成
23
个乡镇卫生院、
160
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,创建二级医疗机构
5
家,增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
553
名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,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
99.77%
。城乡低保人均补助金额分别增长
146.5%
、
218.6%
,建成公租房
372
套,改造棚户区
1498
户、农村危房
1.02
万户,医疗救助、困难救济、残疾人“量服”等工作不断加强。兑付各类惠农补贴资金
5.97
亿元,实施“一事一议”财政奖补项目
257
个、专项扶贫项目
98
个。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
10%
、
13%
。
东城巷
城河一角
三馆
三是
改革创新,活力动力明显增强。盘活闲置国有资产
2.2
亿元。农村土地确权颁证、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,集体林权颁证
376.6
万亩,流转林权
32.22
万亩、土地
4.22
万亩。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(技术研究所)
13
个,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
4
户、省级创新型企业
3
户、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
31
户。实施科技项目
213
个,获得省、州科技进步奖
12
项,获得授权专利
127
件。建成科普示范基地
3
个,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。
四是
农村形成新气象。过去五年
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
22.44
亿元,建设新村
133
个、农房
5853
户,新建水利渠系
120.2
公里,建设农村道路
316.15
公里,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
11323
亩,建设“
1+12
”模式的村级服务(活动)中心
25
个,建成卫生室
58
个民俗文化坝子
58
个,村幼教点
58
个,新建便民桥
1
座、石榴园区观景台
1
个、节水溉灌及集镇果蔬基地
1
个、民俗文化广场
1
个,发展种植石榴、烤烟、核桃等主导产业
89.9
万亩,出栏牲畜
771260
头(只),做到“业兴、家富、人和、村美”。
五是
全面开展四好创建,大力推动农村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、生态文明建设,努力实现农村群众“住上好房子、过上好日子、养成好习惯、形成好风气”的目标,大力实施“村庄民居风貌整治行动”,积极开展“环境优美示范村庄”创建活动,强化配套设施
,
加强公共设施建设,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,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总额达
961.5
万元,同比增长
9%
。
开办农民夜校,加强思想道德、政策法规、科学知识、实用技术等教育和培训,全县
303
个行政村农民夜校全部开班,组建
110
人的师资队伍,开设
37
个专题,
2.5
万余名群众参加学习培训。成功创建省级“四好村”
9
个,州级“四好村”
54
个。
2017
年拟创建省级“四好村”
40
个,州级“四好村”
80
个,县级“四好村”
220
个。
下一步,会理县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转型提升、跨越发展,推动会理由经济大县向经济强县跨越、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跨越、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,努力建设业兴人和、生态宜居、风清气正、幸福美丽的新会理。
全国新农村建设网
京ICP备13010650号-1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
技术支持:
金硕软件
网站首页
一键拨号
示范县镇
投诉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