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
热点资讯
示范县镇
聚焦三农
法律法规
理论视野
视频中心
清风苑
中心介绍
网站首页
>>
示范县镇
>>
示范县
>>
查看详情
四川省洪雅县
2022-09-06 11:23:26
洪雅县农业产业建设成效突出,成为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、林业产业强县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,“雅茶”在中国第四届海峡两岸博览会上荣获“中国最佳生态茶园品牌”。
建设生态新农村 塑造精品示范县
洪雅县依托盆周山区特色、发挥自然生态条件优势,在新农村建设中,狠抓现代农业提质增效、农民生活增富、基础实力增强、村落民居增美,突出“生态农业、绿色家园”主题,建成了生态新农村。
一、狠抓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建设,农业生产大发展
(一)现代农业水平跃升
一是特色产业基地连片成带规模发展。
全县农业产业优势突出,已形成“奶、茶、林竹”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和藤椒、中药材、冷水鱼等特色产业。全县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初具,奶牛存栏达
4.5
万头、茶叶在地面积
21.9
万亩、林竹面积
200
万亩、藤椒面积
3
万多亩。同时,农业产业开始呈现多元化格局,乡村旅游蓬勃发展,年接待游客
70
多万人次。初步实现“产业成带”。
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档次提升。
全县
建成
省级农业
产业化经营重
点龙头企业
1
个、市级
14
个,
规模以上龙头企业
15
户。
全县建成了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园区,入驻有新希望阳平乳业、洪雅现代牧场、道泉生物科技、幺麻子藤椒油
等企业
10
余个,年产值达
10
多亿元。
三是优势农产品品牌创建快速增长。
全县成功创建品牌
41
个,其中绿色食品标志产品
22
个,有机食品标志产品
10
个,无公害农产品
9
个。“阳平”奶粉、“
幺麻子”藤椒油
2
个品牌获取了省著名商标。
申报“洪雅藤椒”地理保护标志
1
个,注册商标
19
个,标志农产品总量达
3.5
万吨。
洪雅县农业产业建设成效突出,成为四川省
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、林业产业强县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
,“雅茶”在中国第四届海峡两岸博览会上荣获“中国最佳生态茶园品牌”。
(二)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
一是乡村路网优化升级。
全县新修村组道路
222
公里
,硬化
154
公里
,新建接头路
80
公里
,解决了“断头路”问题。县乡村公路总里程达
1030
公里
,公路通村率
100%
,水泥路通村率达
100%
。
二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幅完善。
新建堤防
3.5
公里
,护岸
4.5
公里
,疏浚河道
5
公里
;完成
300
公里
水利渠道、
7
座病损水库、
120
口山坪塘整治,治理水土流失
120
平方公里,全县农田有效灌面达
17
万亩。治理旱山村
2
个,新建饮水工程
8427
处,红层找水累计
11137
口,新解决
10.23
万余人饮用水问题,全县农村安全饮水率达
88%
,自来水普及率达
81.7%
。
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全新突破。
新建提灌站
2
座,推广应用农业机械
5200
台(套),农机总动力
27
万千瓦,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
51%
。
四是电力通信全面升级。
新建高压线路
18.7
公里
,改造低压线路
32.6
公里
,基本完成农网改造,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。新建了“新农通、农信通”等农村信息服务平台。在全县农村形成了交通网、水利网、农田网、农机网和信息网,基本实现“基础成网”。
二、狠抓农民增收源泉拓展,农民生活水平大提高
一是努力发展乡村旅游,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源泉。
洪雅县瞄准当今火热的乡村旅游市场,利用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,推动“跨二连三”步伐,以建景区的理念建新村,科学规划“归园田居”、“侯家山寨”等新村(聚居点),配套完善观光道路、旅游标识牌、茶博园、藤椒博物馆等基础设施,新发展农家乐(乡村酒店)
145
家达
460
多家,成功打造了“烟雨柳江”、“茶香人家”、“野鸡坪度假营地”等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集群。以柳江镇红星村、两河村,槽渔滩镇顺河村等为核心,年乡村旅游人数达
70
多万人次,实现乡村旅游收入
1.4
亿元。
二是完善链接新机制,增强农民增收新动力。
全县成立种草、茶叶、乡村旅游等农民专合组织
247
个(其中,省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
7
个),带领全县
86%
的农户参与产业经营,
保障农民分享生态特色效益农业高速发展的胜利成果。专合组织引领农户以“带牛入股、按股分红”或“公司
+
专合组织
+
农户”模式参与产业经营,发动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洪雅现代牧场、新希望阳平乳业建设规模化草场,带领农户与联农公司、道泉生物科技公司等龙头企业成片发展茶业基地,共同经营,共享成果。
2011
年,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
7142
元,比
2010
年增长
20.7%
。三是因地制宜建新村,创建农民生活新环境。
全县根据新村聚居点地形条件、产业发展、地理区位将新村分为生态村落型、乡村旅游型、农村社区型三大类分类建设,与洪雅全域景区化、全域生态化建设有机结合,生态村落型突出生态特色,农房自然分布、错落有致,体现川西民居风格、色彩与自然环境和谐搭配,配套产业发展建设了奶牛饲养小区、茶叶精深加工企业等;乡村旅游型注重旅游配套,建设有标准客房、娱乐活动区、公共餐厅、旅游标识、停车场、公厕等;农村社区型体现社区要素,建设了集中供水、排污、路灯、农民休闲运动广场和商业铺面等。近年来,
全县新建农房
2000
多户,改扩建和风貌改造
8000
多户,采用“三清”、“两池”、“六改”模式实施环境治理
2
万多户,
全面
建成了村落环境优美、基础设施配套的新村。
三、狠抓农民综合素质提升,农村文明意识明显增强
一是大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,增强发展后劲。
全县
15
个乡镇全面建成了综合文化站、
142
个行政村全面建成了农家书屋,
按标准配备了
乡镇文化站的设施设备,充实了文化站工作人员,
组织了对文化站长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。
结合各乡镇实际,完善了管理制度,制定了岗位职责、人员管理制度、器材管理制度、
资产管理制度、出版物借阅制度等
一系列规章制度,乡镇
文化站、农家书屋的管理和运行步入正常轨道
。
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文化,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。
2011
年,全县开展文化下乡集中行动
3
次,各类分散文化下乡
45
次,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走进基层文艺巡演
10
场,发放各类文化科学普法宣传资料
10000
多
份。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组织开展了
“欢乐共享过大年”、“文化共享助春耕”“纪念辛亥革命
100
周年”、“童心向党快乐成长”等
主题读书活动。利用大型节假日,开展送图书报刊活动,发放宣传资料
1.7
万份,赠送图书
1155
册,光盘
30
多张,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公益资源的作用。
三是努力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,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。
2011
年,
全县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法制教育宣传力度,开展普法教育培训
3
万人次,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提高,广大农民群众知法、懂法、守法,并自觉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,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四、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治理,村容村貌大改善
一是强化宣传,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。
洪雅县高度重视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宣传,采取多种措施,不断营造浓厚的城乡综合治理氛围,做到人人皆知,全民参与。
2011
年,在媒体开设专题、专栏
22
个,刊播宣传片、公益广告
133
篇,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
167
个,组织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
720
次,编发治理工作简报
66
期。组建志愿者服务队
933
人,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
1964
次,
42541
人接受服务,成立文明劝导员队伍
232
支,组织开展文明劝导行动
2417
次,劝导“不文明、不卫生”行为
21619
人。
二是深化“五乱”治理,农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2011
年,全县乡村清理卫生死角垃圾
1
万多吨,组织近
2
万人参加清洁卫生行动。实现了“五乱”治理从运动式、突击式到常态管理的转变,基本做到了“车子归位,垃圾入桶,广告归栏,摊子归市,工地打围”。
三是稳步推进农村垃圾网络建设,优化人居环境。
2011
年,全县乡村新建、改建、扩建垃圾处理场
4
个,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
18.5
吨
/
日,新增垃圾中转设施
25
个,新增垃圾桶、果屑箱
3012
个,新增环卫车辆
37
辆。目前,全县农村垃圾网络建设初具雏形。
五、狠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,管理民主全面实现
洪雅县采用“争取上级项目合建、划拨闲置资产改造、落实财政补贴新修、动员部门帮扶”等办法,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
142
个,规范了硬件和软件建设,实现活动场所覆盖率和规范化率均达
100%
。全县围绕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便民服务中心、农民培训中心、文体活动中心、卫生计生中心、综治调解中心、信息服务中心等
142
个,农家购物中心
268
个、
村级敬老院
55
所、警务室
50
个。全县
实施“四议、两公开、一监督”工作法,将新农村建设中奶牛小区建设,茶叶基地发展,道路、水渠走向,新村聚居点布局,农房建设设计等涉及村里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,经村党支部提议、“两委”会商议、党员大会审议后,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作出决定,保障了决策的科学化、民主化;将村两委经济收支,村上实施的建设项目等村级重大事务的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,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;设立村民监督委员会,组织发动群众,引导村民开展“村民自治、一事一议”,动员农村“五老”支持新农村建设。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、村务公开满意率均达
98%
。
六、狠抓机制创新,科学发展成为常态
一是精心组织,凝聚精力。
县上成立由县委书记、县长任组长,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,县委农工办、县民政局、县财政局、县国土资源局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、县交通运输局等
15
个县级部门为成员的洪雅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,并专门组建洪雅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,从县委农工办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、县规划局、县畜牧兽医局、县农业局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
10
名,落实场地,配备设备,集中办公。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工作组、农房建设工作组、基础设施工作组,负责指导建设规划、研究激励政策、部署推进措施、落实建设资金、督查建设进度。年初,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与
15
个乡镇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,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细化工作目标,落实工作责任。
二是
加快转型,增强潜力。
洪雅县以配套天府新区、打造天府花园为路径,突出“加快农业转型、加速农村发展”思路,坚定实施都市近郊现代农业“送进去、引出来”战略,瞄准大品牌、上市公司,采取一切措施,动员各方力量,全力引进大品牌龙头企业,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。今年,新签约
投资
16
亿元的“
洪雅
·中国有机白茶产业观光旅游”项目,投资
2.5
亿元的“若水”茶叶精加工、茶文化旅游项目,投资
30
亿元的“醉花溪·国际生态文明示范区”项目
3
个。努力把洪雅优质、生态、安全的农产品送进全国大都市,把都市人吸引到洪雅休闲避暑旅游度假,让都市人真正成为“养心之地·山水洪雅”的“留鸟”和“候鸟”。
三
是创新模式,催生活力。
全县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龙头,引领产业规模跨越式发展、产业效益阶梯式提升,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快速做大做强全县奶、茶、乡村旅游等农业支柱产业的新动力。全县组建了机械化工产业园区、建材产业园区、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园区、瓦屋山旅游风景区、柳江古镇旅游风景区、七里坪旅游风景区、槽渔滩旅游风景区、有机茶产业园区、奶牛产业园区
9
个管委会,由县级领导任党工委书记,按实职正科级设置专门机构编制,配备专门人员,集中全县优秀人才、优质项目资源和重大优惠政策等支持园区建设,高速推进了全县产业发展。
四是强化融资,增添动力。
全县在新农村建设中,多渠道引进投资融资。
其一
,整合叠加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,将所有能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投资项目以统筹安排、渠道不乱、建设内容不变的原则集中到全县实施产业和基础建设,
2011
年,共整合涉农资金
2
亿多元。
其二
,将新村建设与重点工程、城镇拆迁、乡村旅游发展等有机结合,破解新村(聚居点)公共设施建设资金难题,共解决建设资金
5000
多万元。其三,引入先进理念融资建设,以
BT
、
BOT
或
BOO
等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,由企业为主投资完成产业基地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,再由村民、企业、政府共同协议共享成果,共引导社会参与投入约
5
亿元。
2021
年
9
月
17
日
全国新农村建设网
京ICP备13010650号-1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
技术支持:
金硕软件
网站首页
一键拨号
示范县镇
投诉举报